必赢网址7321_7321必赢官方入口

服务热线:0351-3961932

政策法规

山西省“十四五”消费品工业发展规划

来源:必赢网址7321 更新时间:2023-03-01 14:26:15

山西省十四五消费品工业发展规划

消费品工业是重要的传统产业和民生产业,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推动消费品工业提质增效,扩大有效供给能力,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关部署,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我省消费品工业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了稳定提升、较快发展,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发展现状

1. 规模效益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企业50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9.6亿元、利税总额135.9亿元、利润总额54.5亿元,部分产业已经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医药领域,克拉维酸钾年产量1000吨,居全球第一位;阿莫西林年产量1万吨,居全国第二位。食品领域,规上企业食醋年产量50万吨,全省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白酒年产量18万千升,居全国前十位。轻工领域,人工吹制玻璃器皿年产量20万吨,居全国第一位。

2. 市场主体持续壮大。主营业务收入达亿元以上企业占到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企业的近三分之一。其中,2020年汾酒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近140亿元,是我省首家百亿消费品企业,白酒行业排名从2016年的全国第八上升到第五。蓝顿旭美主营业务收入近25亿元,薯类深加工单一工厂全球排名前十。振东集团和亚宝药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48亿元和26亿元,全国医药工业百强名单分列第56位和91位。强伟纸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6亿元,是全国最大的石膏板护面纸生产企业。建投麻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亿元,是国内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麻纺织企业。

3. 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十三五以来,全省消费品工业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已建成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人源生物材料基因工程、高端口服缓控释制剂、血液制品提取和纯化、EPO重组人促红素、食醋洁净熏醅、陶瓷异型件成型、塑胶共挤等一大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体系。

4.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十三五期间,通过政府规划引导,消费品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晋北原料药及制剂产业集群规模占到全省同产业的80%,吕梁晋中白酒产业集群规模占到全省同产业的90%,太原晋中食醋产业集群规模占到全省同产业的90%,朔州日用陶瓷产业集群规模占到全省同产业的80%,祁县闻喜日用玻璃产业集群规模占到全省同产业的92%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省消费品工业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与发达省市比较,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产业总量不大。消费品工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不足5%,占全国消费品工业的比重不足0.3%,全国排名在25位左右,与山东、广东、江苏等消费品大省差距明显。

2.企业竞争力不强。全省消费品工业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仅2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大关,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与先进省市相比,全国知名的产品和品牌较少,企业竞争力整体偏弱。

3.创新能力不足。除个别龙头企业外,大多数消费品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低于2%。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核心产品缺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联动创新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高端研发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现有人才存在流失风险。

4.品牌效应不强。全省消费品行业的品牌建设力度整体滞后,知名品牌较少,品牌带动作用不明显。中小微企业品牌创建意识不强,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品牌营销不足,企业发展与品牌建设关联度不强。与发达省市相比,优势产品贴牌销售现象较为普遍,缺乏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我省知名度较高的食醋,也以省内销售为主,难以突破区域性消费限制。日用陶瓷、日用玻璃出口价格仅为外商贴牌售价的百分之二十左右,产品附加值亟待提升。

二、十四五发展形势

未来五年,仍然是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时期,宏观经济环境将对消费品工业进一步形成倒逼机制,产业发展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增强,形势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面临的机遇

1.政策支持不断加强。国家及我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山西2030”规划纲要》的组织实施,着力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全面推进消费品工业转型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实施方案》,为做大做强中药工业、推进中药工业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省政府印发《山西省重点产业链及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将现代医药产业链纳入为我省10重点条产业链之一;制定出台了《山西省促进专业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山西省支持专业镇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将杏花村汾酒、怀仁陶瓷、平遥牛肉和推光漆、祁县玻璃器皿、清徐老陈醋、上党中药材、代州黄酒等纳入省级首批重点培育的特色专业镇,为消费品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政策环境。

2.发展空间持续扩大。从全球来看,消费升级趋势的加快,将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为消费品工业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很多国家将消费品工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培育,多措并举加速消费品产业发展。从国内来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呈现刚性增长趋势,消费方向将从生存需求转向多样化、个性化、功能化需求,为消费品市场扩容提供了有利条件。从省内来看,十四五时期是转型发展出雏形的关键期,消费品工业将在产业布局、项目建设、资源配置、资本投入等方面获得更大扶持,产业发展的空间和前景广阔。

 3.发展动力明显提升。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产业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的突破,智能技术、生物技术、制造业技术重大创新蓄势待发,特别是互联网、云计算、3D打印、新能源技术等与消费品工业融合发展,产品、装备、工艺、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步伐不断加快,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涌现,推动消费品产业不断向多领域、全链条、深层次、低能耗、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面临的挑战

1.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十四五期间,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内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和困难。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人口红利稀释,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空间缩减,国内外市场持续低迷,消费品工业特别是食品、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实体经济发展困难。

2.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已占领市场优势的既有消费品企业将会继续主动适应消费升级需求,加大产品创新研发力度,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优化,通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产品附加值、品牌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由于我省消费品产业在国内大循环中的既有弱势地位,产业链配套不够健全和完善,创新能力和品牌效应还较弱,因此面临的市场竞争会更为激烈。

3.成本费用不断提升。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日期的日益临近,国家将对节能减排、淘汰落后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企业面临着节能减排和转型升级投入加大的压力。十四五期间,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消费品领域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将更高,治理体系将更加严密,同时,伴随人工、原材料及燃料、动力等成本的持续上升,必将加大企业各项成本费用。

三、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紧扣转型出雏形战略目标,聚焦六新突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以园区和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转变消费品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升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奋力开创品种丰富多样、品质可靠满意、品牌效应突出的消费品工业发展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以消费升级趋势为导向,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引作用,实现产业资源集中整合和高效配置。激发企业家做大做强意识和创造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我省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坚持供给升级,消费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消费品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创建一流品牌,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支持企业开发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消费升级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供给升级和需求升级协调共进。

3.坚持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发挥创新在消费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新技术突破、新产品研发、新业态融合、新模式运营等路径,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优化布局结构,加大技改力度,完善产业链条,狠抓安全生产,推动产业集约高效和均衡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2025年末,全省消费品工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具体目标:

——总量规模稳步增长,消费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排位稳步前移,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15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5%左右;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重点企业带动效应明显增强,培育形成5家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1010-50亿元的企业;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优势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培育形成10个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产品,205-10亿元的产品;

——研发体系不断健全,企业研发能力不断提升,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

——集聚效应更加显著,晋北原料药及制剂、晋中中成药、晋南新特药、吕梁白酒、太原晋中食醋、朔州日用陶瓷、祁县闻喜日用玻璃等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逐步形成具有山西特色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发展重点

(一)医药工业

1.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产业。依托晋北地区产业优势,推动建设国家级绿色原料药生产基地,不断培育和壮大化学原料药生产能力。支持原料药企业与制剂企业的上下游联动,推动发展缓释、靶向、长效新型制剂,支持新药研发创新,提升产品创新水平。

2.中药产业。依托我省恒山、太行山、太岳山、管涔山等道地药材资源优势,提升中药材生产和质量水平,保障中药原料供应,延伸中医药产业链条,鼓励发展中药配方颗粒,研发药食同源产品、中医保健食品等中药大健康产品。加大中药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提升装备和工艺水平。建立中成药名优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标准体系,支持中药名优产品二次开发,培育现代中药大品种。

3.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产业。重点推进血液制品技术和设备提质升级,加快推进取得阶段性进展的疫苗、干扰素等新型生物药物研制和产业化,鼓励体外诊断试剂、功能性蛋白等医疗器械产品规模化发展,支持干细胞治疗、肿瘤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个体化治疗药物研发。

(二)食品工业

1.白酒产业。传承和优化汾酒酿造工艺等关键技术,促进白酒行业与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等新兴产业融合,培育壮大汾酒、竹叶青、晋泉等优势品牌,推动产业向信息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

2.食醋产业。推动山西陈醋智能化标准化生产、洁净熏醅等技术研发和应用,进一步挖掘山西陈醋的保健属性和文化内涵,开发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消费群体的差异化产品,扩大食醋功能产品生产规模。

3.乳制品产业。推广新型现代化杀菌工艺应用,提高冷链运输储藏能力,扩大巴氏奶、酸奶等产品生产规模,积极推广高端、特色、功能性乳产品,推动乳制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肉制品产业。依托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扩大腌腊制品、酱卤制品、熏烧焙烤制品、干肉制品等中式肉制品生产,培育发展一批在省内外市场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品牌,带动提升肉制品整体竞争力。

(三)轻工业

1.日用玻璃产业。鼓励研发高精度玻璃模具以及玻璃罐表面增强技术,推广玻璃瓶罐轻量化制造技术,重点发展高硼硅耐热玻璃器具、中性药用玻璃、高档玻璃器皿、水晶玻璃制品、玻璃艺术品、无铅晶质玻璃、特殊品种玻璃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日用玻璃工业向节能、环保、轻量化方向发展。

2.日用陶瓷产业。推广日用陶瓷高效节能先进成型技术、快速烧成技术等新技术,增强企业产品创新设计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日用陶瓷向低耗能、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深度挖掘我省特色陶瓷文化资源,加强阳泉黑釉刻花、晋中黑陶、新绛澄泥砚、平定砂器等陶瓷工艺的继承和发展。

3.塑料产业。鼓励产业集聚发展,重点研发应用于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工程等领域的新材料及助剂,重点发展大口径高强度塑料管道、生物基塑料、特种工程塑料、3D打印塑料耗材等产品,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产品,推动塑料制品向功能化、轻量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4.造纸产业。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吸引绿色、先进造纸产能落户。加强造纸纤维原料高效利用技术、高速纸机自动化控制集成技术、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及应用,重点发展中高档包装用纸、特种纸新材料、高档生活用纸,推动造纸工业向节能、环保、绿色方向发展。

(四)纺织工业

1.纺织业。重点发展聚酰胺聚酯纤维等基础纤维材料,开发高性能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等战略纤维材料,研发纳米纤维、智能纤维等前沿纤维材料。突破低温节能前处理、分散染料免(少)水洗染色印花、高速喷墨印花等高效低耗及短流程印染技术。加强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与纺织产业的融合,创建纺织材料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产业示范基地,提升全行业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形成棉纺、印染等传统产品、丝麻毛等特色产品、产业用纺织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全面发展的产业布局。

2.服装和服饰业。加快提升产品研发和设计能力,攻克智能纺织品设计与加工技术,开发功能纺织品设计和印染加工技术,不断提升产品科技水平。推广智能自动裁剪、吊挂输送、自动模板缝制和成衣物流智能配送系统及装备,打造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服装智能工厂。加大品牌策划营销力度,打造品牌化职业装产业集群,建设集服装研发、设计、生产、物流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推进时尚文化建设,基于潞绸等山西特色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打造蕴含山西文化印记的品牌和产品,推动我省服装和服饰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

五、主要任务

(一)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按照布局合理、特色明显、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原则,积极推进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根据区域特色,确定重点推进产业和细分领域,推动消费品产业集聚发展。优化现有集聚区和园区规划布局,推动专业化分工协作和生产要素有效配置,形成区域产业协同、特色产业集聚、互为依托支撑的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

(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合作机制。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创新体系,积极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服务平台。加快信息技术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推广应用,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大数据融入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提升消费品工业创新发展能力。

(三)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消费品工业领域项目储备,强化跟踪协调、监督服务和目标考核,推动实施一批重大消费品产业化项目,培育提升转型升级新动能。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建立健全服务企业常态化工作机制,完善企业诉求反馈处理机制,加大问题线上、线下督办力度,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务实高效推动项目落地建设,尽快形成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

(四)推进各类品牌建设。将世界性权威大奖赛、博览会、论坛以及省级以上电视台、电台、主流网络媒体作为主阵地,大力宣传推介我省消费品整体形象。依托现有优势产业集群,强化山西陈醋、山西小米、十大晋药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充分挖掘产品特色和文化特性,实施企业品牌培育工程和品牌创建活动,做优做强现有产品老品牌、打造特色产品新品牌。推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中药大品种和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申报,创新品牌传播方式,丰富品牌内涵,扩大品牌影响力

(五)完善产业链配套升级。按照布局合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原则,逐步推进消费品产业生产区域化、专用化、集中化和规模化。推动优势资源向产业基础好、配套服务体系健全、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集群规模较大、产业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集群、重点园区集中。鼓励中小企业围绕大型企业和重点项目发展配套产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建立健全集群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贯彻《山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大商标、地理标志、外观设计、发明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开展重点领域、重点地区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专项行动,净化消费品市场环境。支持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标准制修订、发展研究、展览展示、标准宣传等工作,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协同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省级技术改造资金等政府专项资金的示范引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支持消费品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拓展资金使用范围,强化消费品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品牌培育、市场拓展等工作的扶持和奖励。加大政府投资基金对优势、潜力消费品企业的投资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品工业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等方式实现直接融资。强化银企对接工作,集中向金融机构推荐优秀企业和优质项目,帮助企业获得更大融资支持。

(三)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大力推进企业研发创新全覆盖,完善帮扶指导体系,助力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奖励机制,落实国家级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应用示范中心等创新平台奖励措施,支持企业开展重大新产品研制,承接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工程项目。建立健全技术创新财政资金使用容错机制,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机构建设,集中力量开展新产品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四)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加强对外交流,拓宽合作渠道。立足京津冀一体化重要成员、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等区位优势,强化消费品工业招商政策梳理,开展产业招商、园区招商等专项招商,吸纳更多标杆企业和项目落户。鼓励我省企业与境外优势资源对接,吸引集聚一批先进生产要素。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将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国内外重大消费品经贸活动,不断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结合我省“111”工程等重大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人社部门备案的评价机构等开展战略合作,以定向或订单等方式加快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物流等方面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做好人才培训、职称评审、职业技能评价等工作,实现从单一项目研究转向资源共享、人才交流、人才素质提升等全方位合作。在人才补贴、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支持,防止省内人才流失。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消费品行业智库,形成与全省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支撑体系。


上一篇:没有啦
下一篇:没有啦

版权所有:7321必赢官方入口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晋ICP备17006276号-2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旱西门街5号中保大厦302室 服务热线:0351-3961932 传真:0351-3961932 邮箱:sxxghhb@163.com

技术支持:山西趁早科技有限公司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705号